 
                    老年人的口腔问题,与全身性疾病关系密切,牙齿出了问题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。老年人龋齿的危害要重视起来,老年人如何保护牙齿健康?
不少老年人认为,年纪大了,牙齿坏了凑合着吃东西就好了,其实老年人的龋坏比年轻人要重视起来!

老年人龋齿的危害
1、龋齿累及牙髓和牙本质,造成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,出现疼痛和肿胀,轻者影响进食和休息,严重时造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;
2、龋坏破坏牙体组织,时间长后牙体仅存留残冠、残根,影响咀嚼功能,加重老年人的胃肠负担;
3、老年人较多因龋齿导致牙齿缺失,面部外形因牙及牙槽骨的缺失造成略显衰老,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。
4、引发牙周疾病,以及胃病、关节炎、老年痴呆、心脑血管疾病等。
老年人如何保护牙齿健康?
1、做好口腔清洁
老年人应坚持每天早、晚刷牙,每次至少3分钟。刷牙不仅可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污物,还有按摩牙龈、促进牙周血液循环的作用。需要提醒的是,漱口不能代替刷牙,就像刷碗时的水流冲洗不能代替机械摩擦一样。
此外,老年人每6~12个月应进行1次口腔检查并定期洗牙。
2、坚持锻炼牙齿
锻炼牙齿的方法有很多,叩齿就是其中一种简单、高效的方法。随着年龄增加,咀嚼肌功能逐渐减退,老年人可在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前各轻叩齿100~200次,叩齿时切忌用力过猛,以免损伤已经松动的牙齿。
3、及时修复缺失牙齿
出现牙体缺损时,应及时修补,以免缺损部位逐渐扩大;若有牙齿缺失,应及时到医院修复缺牙,恢复咀嚼功能,避免邻牙移位。
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
牙髓炎治疗完成后,许多患者会面临一个关键抉择——是否需要加做牙冠?这一选择不仅关乎牙齿的美观与功能,更直接影响着治疗后的长期效果。那么,牙髓炎治疗后究竟是否必须做牙冠?不做又会带来哪些后果呢?
牙痛难忍时,根管治疗常被视为“保牙救命稻草”,但许多患者因担心疼痛或治疗周期而犹豫。实际上,现代根管治疗通过精准麻醉和规范操作,已能实现全程无痛,而治疗时长则需根据牙齿状况灵活调整。
一口好牙是健康与自信的基石,但蛀牙等问题却常来捣乱,补牙便成了守护口腔的常见选择。你是否好奇补牙究竟用啥材料、流程怎样,又有哪些关键注意事项?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揭秘补牙的那些事儿。
拔牙后多久开启“干饭”模式成为了大家关心的焦点,毕竟美食的诱惑可不容小觑,但拔牙后的饮食可是很有讲究的,如果不加以注意,不仅会影响创口愈合,还可能引发各种不适。别担心,接下来就给大家揭开拔牙后饮食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的神秘面纱,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也能保障口腔健康。
周末拔牙后,许多打工人或学生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:“周一能否正常说话、上班/上学不尴尬?” 拔牙后的恢复速度因人而异,但通过科学护理和了解恢复节点,完全可以提前规划、降低影响。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恢复时间轴及应对指南,帮你从容应对“沉默期”。
 
            400-888-7710